臥床真的有利于養(yǎng)病嗎?“傷筋動骨一百天”這句話大家肯定都聽過,很多老一輩的朋友會認為生病后就要長期臥床休養(yǎng),這樣病情才能好得快。實際上這種想法并非完全正確,長期臥床可能會給身體帶來一些危害。
在我們身邊,很多患者無論是做了大手術,還是生孩子,患了感冒、發(fā)燒,都習慣躺在床上,認為這樣恢復得快。尤其是心腦血管疾病、骨外傷患者,最愿意靜養(yǎng)。其實這是一種非常大的誤區(qū)。
就拿腦血管疾病來說,發(fā)病初期是患者做康復的最佳時期。數據顯示,四分之三的腦卒中患者患有不同程度的殘疾,如果這些病人在早期進行正規(guī)的康復治療,后遺癥就會少一些。而對于一些小手術的患者,例如闌尾炎手術患者、生完孩子的產婦,在國外一般等麻藥散了,就會在床上做一些簡單的運動,身體狀態(tài)好的盡早下床活動。
長期靜養(yǎng)不利于健康??茖W研究表明,一個正常人躺在床上七天帶來的身體衰弱,可能要用另外七天才能恢復到正常。
一味躺著養(yǎng)病會出現以下五大危害:
1、長期臥床,患者會出現很多并發(fā)癥,例如最常見的壓瘡、肺部感染、深靜脈血栓等。
2、長期臥床,患者會出現肌肉和關節(jié)攣縮,導致骨質疏松。
3、長期臥床也會引起患者胃腸蠕動減退,使患者感到厭食、消化不良,還會出現大便干結甚至大便解不出等癥狀。
4、長期臥床會增加患者疾病的復發(fā)幾率,還會影響心理變化,有的患者會患上抑郁癥,甚至會出現煩躁、狂躁、焦慮等癥狀。
5、長期臥床會影響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。有的患者因為并發(fā)癥,導致生活自理能力下降,好多以前能自己做的事,全部要依靠別人,自己不能做了。
現在患者做完手術,醫(yī)護人員不再像以前一樣推薦患者去枕平臥六小時,而建議患者清醒后,即可半臥位或躺在床上做適量活動,抬抬手、抬抬腿、左右側翻身,但是切記要在不影響傷口的情況下做這些活動。
術后第二天,患者即可下床活動,如在床邊扶著床檔簡單走幾步。每個患者可以根據自身情況建立活動目標,逐日增加活動量。如果有的患者因為病情只能臥床,可以在家屬的幫助下做一些被動運動,比如抬抬手、抬抬腿、按摩肌肉,這樣可以活動患者的肌肉,增加皮膚抵抗力,增加血液循環(huán)。
一些特殊患者術后靜養(yǎng)還需注意肢體的擺位,如膝關節(jié)骨折的患者要把膝關節(jié)呈不同程度彎曲擺放,避免關節(jié)僵化;脊柱骨折的患者手術后,可以做舉礦泉水瓶子、吹氣球、拉皮筋、擴胸等運動,這樣可以鍛煉呼吸肌功能,增加肺活量。總體原則就是在不傷及患部的情況下,盡量多活動身體其它部位。
患感冒、發(fā)燒的患者無需進行康復治療,但也需要出門走一走,活動一下,盡量呼吸一下新鮮空氣,這樣能夠使病情恢復得更快。(襄陽市中心醫(yī)院)